2024

11/22

17:47

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年乌鲁木齐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2024乌鲁木齐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发挥好补贴政策效能,稳步提升耕地地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种粮收益,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安排,坚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改善为基本路径,坚持以粮食安全、结构合理、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策引导、政府依法监管为基本遵循,以保障合法种植者基本收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对种植粮食作物尤其是小麦的耕地进行补贴,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推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主要内容

(一)补贴对象所有合法的实际农业种植者含农场职工

补贴面积。补贴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为基础,尚未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地方,以拥有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耕地面积为基础,其它类型耕地以合法种植证明文书为基础确定。同时严格按照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布的耕地数据,精确核实土地性质,实行排除法进行调整,据实核减改变耕地性质的面积,如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地、草地),已转为设施农业或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等。

)补贴标准结合2024年自治区下达我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以及历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结余资金,对种植冬小麦的耕地,每亩补贴230元;种植春小麦的耕地,每亩补贴101.78元;若中央、自治区后续增加补贴资金,可将春小麦补贴标准补齐至230/亩。

)补贴条件一是依法依规明确享有耕地承包权,耕地实际用于种植小麦、玉米、青贮饲料、苜蓿等特定作物。二是补贴耕地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落实深松整地等保护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质量等具体措施三是同一地块一年只能补贴一次,以正播作物优先作为补贴对象予以补贴四是补贴作物以种植小麦、春小麦、正播籽粒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和特色经济作物的先后顺序依次发放补贴前一作物补贴完成后,剩余补贴资金不足以覆盖下一作物的,后续作物将不再安排补贴,剩余资金可结转至下年继续使用。五是果粮间作田按照科学折实后的粮食播种净面积,给予核定补贴。

此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列入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范围:一是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二是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的面积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三是已经纳入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地、草地)及退地减水范围的耕地四是违法开垦且未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的耕地不给予补贴。

(五)补贴管理。根据2024年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安排农业生产支持补贴资金情况、各区(县)申报2024年度冬春小麦补贴面积以及历年结存资金四项因素,核定直达各区(县)补贴资金。各区(县)应及时做好补贴资金的兑付工作。拨付各区(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有结余的,可转入下一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继续使用;资金不足的,原则上由区(县)财政配套资金予以补齐

补贴程序

建立实名公示制度,实行严格管理,概括为农户申报、核实公示、乡镇复核、核实认定、二次公示、发放补贴、录入系统

农户申报。农户(种植户)自愿申请,向村委会据实申报符合条件的耕地补贴面积。

核实公示。村两委组织全面核实,进行实名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申报品种、申报面积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复核。乡(镇)组织对村级上报的耕地补贴面积开展实地复核,无误后,报区(县)农业农村部门核实认定。

核实认定。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对乡镇复核后的耕地补贴面积进行实地核实。

二次公示。区(县)核定无误后,委托村级在村委会进行二次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补贴面积、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发放补贴。二次公示无异议后,由区(县)农业农村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耕地补贴面积基础数据和补贴发放清单,并会同财政部门办理补贴兑付工作。在进行兑付前,要按照分户清册向农民发放补贴兑现通知书,农民领取补贴兑现通知书时在分户清册上签字、按手印后,由各区(县)组织补贴资金发放,明确补贴资金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录入系统。耕地补贴资金发放完毕后,由区(县)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合适载体进行公告,并组织乡(镇)、村,对照发放清单录入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时监测系统。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重大,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惠民补贴发放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补贴面积核实和监管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补贴资金预算、制定补贴资金分配方案、拨付补贴资金、监督检查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其他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推进。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补贴实施方案制定、面积核准以及资金监督使用和绩效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落实、资金拨付、绩效评价和资金监管。各区(县)、乡(镇)承担补贴发放主体责任,主要负责补贴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兑付资金、宣传解释和问题反馈等工作,要配套相应工作经费,确保面积核实等外业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到位。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补贴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做好补贴面积的申报、统计、核实、张榜公示、信息的审核和录入以及政策解释等工作。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的原则,各区(县)负责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实施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农业农村审核备案。

(三)做好宣传培训。区(县)要进一步完善区(县)、乡、村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并在当地政府网站公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实施方案,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了解改革政策内容。区(县)要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设立热线电话,向社会各界释疑解惑,为补贴政策的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强化监督管理。市、区(县)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拓宽补贴问题线索反映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情况的日常监督,落实资金执行定期调度工作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明查与暗访结合、专项监督审计与交叉检查等有效形式,对补贴资金的申报、公示、审核、发放等环节加强监管。严格落实补贴面积核查机制逐级成立核实工作小组形成村级核实、乡镇复核、区(县)自查、地州审查上报,自治区抽查复核五级联动核查补贴面积的良好工作氛围。对虚报面积,骗取、套取、贪污、挤占、挪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或违规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市农业农村局咨询电话(0991-4621092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