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乌鲁木齐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政治引领,压紧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年集中学法、会前学法,并与新疆大学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邀请法学专家向政府班子成员开展法治讲座,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市委定期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会议,系统谋划推动法治建设重大举措落地见效;市人民政府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召开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研究解决行政复议等重要事项。各区(县)各部门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考法学法述法和宪法宣誓等制度,应知应会法律法规集中考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合格率均达100%,“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参学率同比增长12.2%,61名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宪法宣誓,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强化法治“述评考”,科级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覆盖率、优秀率实现双提升;法治建设绩效考评权重进一步提高,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二、聚焦“主体工程”,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及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性文件。学习借鉴银川、固原等城市经验做法,大力推进“19365”政务服务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效办成一件事”15个主题套餐全面落地,280余个高频政务事项推出“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政企面对面协商,推动企业办事环节优化83.3%、法定时限压缩68.1%,全程网办率90.2%,项目“分段核发施工许可证”等服务模式在全疆复制推广,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46.7万户、增长7.3%。政府诚信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提高了7位。高规格举办全市政企恳谈会,面对面开展城市宣介、倾听企业心声、共商未来发展。
三、统筹“立改废释”,行政立法质量稳步提升。基层行政立法联系点广泛征求基层群众、企业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需要,完成现行有效的54部地方性法规、72部政府规章清理,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部、废止3部,修改政府规章2部、废止9部,实现“立改废释”有机统一。严格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向自治区司法厅、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市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34件,备案审查率100%。
四、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治理效能显著跃升。市人民政府本级依法依规调整优化议事协调机构,确保有效发挥政府组成部门职能作用。平稳承接自治区级赋权事项,67项市级行政职权为区(县)扩权增利,211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松绑解缚。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5项,聘任2家律师事务所、9名律师和法学专家为政府法律顾问,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和行政败诉案件“闭门会”模式,行政败诉率持续低于全疆平均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以数字赋能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四级数据共享。拓展数据场景应用,实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等41种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145个事项证照材料“免提交”。
五、优化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等新模式,制定“四张清单”事项425项,市交警支队“智柔”执法模式荣获2024年度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培育)案例”,彰显法治温度。初步构建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出台市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11项制度,推动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线索移送、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行业投诉衔接机制,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意识显著提升。
六、深化基层治理,擦亮法治首府平安底色。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凸显,公布《行政复议申请指南》,立案量、办案量居全疆第一,行政复议调解和解率位居全疆前列。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三纵六横”大调解工作格局,11条先进经验被中央媒体采访推广。通过“百姓说事云·书记直通车”、人民调解组织等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持续上升,全年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建成覆盖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证“双延服务”获群众好评,成立“石榴花”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室33家,“12348”接听解答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乌鲁木齐县“法律明白人”个人事迹作为典型经验被司法部宣传推广。高标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发布“亚心之都·法联丝路”普法品牌和“丝路法宝”普法吉祥物,用好各类普法宣传平台,普法宣传面、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5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高质高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做好“19365”集成政务服务改革,做优“企业·市长面对面”等服务品牌,提高政府立法、决策质量,持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快建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确保“一规划两纲要”终期评估圆满完成。